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市场动态  >> 资讯详情

IMF诊断书:中国金融整体强健但需注意脆弱性

来源:中国建筑钢材网     所属类别:国际市场动态     发布时间:2011/11/18 9:48:4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在增加。

    11月15日,IMF与世界银行首次正式发布《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金融部门整体强健,但目前面临着信贷快速扩张导致的贷款质量恶化、影子银行和表外敞口日益扩大、房地产价格下滑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短期风险。

    “中国金融体系及银行基本是健康的,但脆弱性在增加。”《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项目IMF团队负责人、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门副主任乔纳森·菲赫特(Jonathan Fiechter)表示。

    作为全球25个系统重要性国家之一,2010年IMF与世界银行首次共同启动对中国的评估项目,其结果《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主要描述的是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金融系统的状况。

    IMF指出,中国金融系统仍过多依赖政府的行政管理。目前,中国政府禁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展开吸存竞争,同时还将银行贷款利率设在远高于存款利率的水平,使金融系统向国有企业严重倾斜,助长了过度投资并引发了资产泡沫,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

    “目前中国实施的金融政策造成高储蓄率,结构上的高流动性,极大的资本分配不当风险以及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这种扭曲的成本只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上升,因此,这种扭曲越早纠正越好。”乔纳森·菲赫特说。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教授郭田勇认为,此报告中肯、全面地罗列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我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确主要来源于资产泡沫与信贷危机。

    IMF报告还表示,中国影子银行以及表外敞口极大增加了金融体系不稳定性。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IMF货币和资本市场部助理主任Udaibir Das告诉本报记者,影子银行与金融政策密切相关,其主要问题是风险更难以被监管机构察觉。

    央行回应:利率改革保持灵活

    IMF在报告中对中国金融体系一口气提出了29项改进建议。报告提到,中国金融体系改革需扩大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用利率作主要工具来治理信贷扩张,而非行政性措施;利率汇率自由化改革应是3到5年中期改革的优先目标。

    IMF建议,为保持楼市健康发展,中国政府需实现利率和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发展资本市场,放松资本账户管制,通过出台基础广泛的财产税来改革财政政策。

    针对IMF报告,中国人民银行15日在网站刊登新闻稿称,IMF报告总体客观、积极,但存在个别不够全面、不够客观的观点。“在信贷调控方面,人民银行早在1998年就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管理,转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市场化的间接调控手段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投放信贷。”中国人民银行称。

    中国央行还指出,中国利率、汇率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市场机制在利率、汇率形成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明确改革方向的同时,具体推进改革步骤时应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保持灵活性。

    中投顾问金融业研究员霍肖桦15日告诉本报记者,央行此次给予IMF正面回应,肯定了IMF报告,强调我国金融改革已在进行,另外也表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信贷紧缩的趋势不会改变。

    或促使境外机构看空商业银行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IMF与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合作,完成对中国最大、占商业银行系统80%以上资产的17家商业银行的压力测试。

    结果显示,中国大型银行尚可以承受信贷、房地产、汇率和债务问题,以及国际金融不稳定等单一问题的影响,而一旦上述风险同时发作,将面临系统性风险,但并未对这种可能性进行具体预测。

    霍肖桦认为,包括压力测试结果的IMF报告对中国政府而言是一次适时的提醒,但预计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可能性较小,但会进一步警示我国加强银行信贷审核,信贷市场或将趋于谨慎。

    霍肖桦表示,近期包括高盛等部分国际机构抛售中资银行股,这表明国际市场对未来中资银行发展趋势有不确定的看法。而此次IMF报告或将进一步促使境外部分机构看空国内部分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