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动态  >> 资讯详情

菜粕有望进一步走强

来源:中国建筑钢材网     所属类别:网站动态     发布时间:2018/7/25 9:53:09

 11月以后替代需求或大幅增加

3月底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激化,在中美货物贸易中占比第二位的大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11月以后,国内大豆和豆粕供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菜粕替代豆粕的可能性增大,而新年度全球菜籽供应预期减少,菜粕下半年将偏强运行。

2018/2019年度全球菜籽产量下降

USDA最新报告显示,由于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的菜籽产量下降,2018/2019年度全球菜籽产量较上年度下降230万吨左右。其中,欧盟产量大约下降195万吨至2020万吨,澳大利亚菜籽产量可能下降80万吨至320万吨。另外,全球最大的菜籽出口国加拿大产量预估下降40万吨至2110万吨。因此,欧盟不得不加大大豆进口量,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菜籽出口可能减少。

当前,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数量大幅减少,转而从全球其他大豆生产国进口,推升了巴西、阿根廷等“非美”大豆主要出口国的出口报价,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发生变化:南美大豆出口几乎全部供应给中国,美国大豆供应其他需求国。

随着CBOT大豆价格创出2010年以来新低,CBOT大豆和加拿大菜籽的比价也创出新低(当前1.75,5年均值2.18),大豆性价比凸显,加之全球菜籽产量预计下降,因此欧盟、日本、墨西哥等菜籽进口地,可能将部分菜籽需求转为大豆需求,由此使得全球菜籽和大豆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即中国加大加拿大菜籽的进口,而其他油籽需求国增加对美国大豆的进口。

国内豆粕供应缺口或由菜粕替代

根据历史数据,每年11月至来年3月,国内对美国大豆依存度最高,为75%左右,4月以后巴西新作大豆可以陆续抵达国内,确保国内供应,因此本文讨论的年度时间设定为4月至次年3月。

 

2017年中国从巴西和美国以外进口大豆1151万吨,其中从阿根廷进口超过700万吨,今年阿根廷大豆大幅减产,出口中国的大豆数量可能不会超过625万吨,不过中国从俄罗斯、乌克兰、乌拉圭、加拿大进口的大豆数量将有所增加,差不多能够弥补上述减少的数量,因此预计今年中国从美国、巴西以外地区进口大豆数量基本和去年持平。根据豆粕需求的下降幅度测算大豆的进口缺口,大豆的进口缺口在608万吨左右,如果今年大豆进口总需求增加到1亿吨,则缺口在1050万吨左右。豆粕需求每下降2%需要325万吨的菜籽或者约180万吨的菜粕来替代。

国内菜籽、菜粕短期供应充足

2018年以来,我国的菜籽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减少大约10万吨。目前国内沿海菜籽库存68.4万吨,处于过去5年同期的高位。两广及福建地区菜粕库存20100吨,处于过去5年同期的低位。2017年中国进口加拿大菜籽471万吨,占其总出口的39%,预估今年最多可以增加100万—150万吨。

今年以来,由于玉米酒精产能的扩张,国产DDGS产量增加,1—6月预估DDGS产量在215万吨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25万吨左右,这可能是导致菜籽进口减少的原因之一。2018年全年预估DDGS产量增加50万吨左右,不过DDGS对菜粕的替代主要体现在水产饲料方面。

4月以来,豆粕、菜粕1月合约价差一直在680—790元/吨之间波动,目前在690元/吨左右,2015年以来的均值为630元/吨,目前二者价差仍然处于偏高水平,菜粕对豆粕的替代基础仍在。

综上所述,如果11月以后国内大豆和豆粕供应紧张,豆粕、菜粕价差继续拉大,菜粕对豆粕的替代可能发生,基于禽料中豆粕需求占豆粕总需求的50%,预估菜粕的替代需求可能将大幅增加90万吨/年,甚至更多,这将推动菜粕价格强劲上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后期若中国放开或者阶段性放开美国大豆进口,大豆、豆粕供应充足,菜粕的替代需求将不及预期。此外,还要关注饲料需求下降对菜粕需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