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动态
>> 资讯详情
发展长江经济带须坚持全流域“一盘棋”的思路
来源:中国建筑钢材网 所属类别:网站动态 发布时间:2018/8/16 15:52:55
长江经济带是典型的流域经济,这片区域支撑了中国近一半经济总量,涵养了超四成人口,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巍巍长江绵延6000多公里,流经十余省市,如何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建立全流域的协调治理机制,是一项重大课题。
在新发展理念之下,上海宝山正由以往钢铁制造为主的传统工业区向邮轮经济特色的现代化滨江新区转变。
中新社记者历时一个月,采访调研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后发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上下游互动、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沿线省市的共识。围绕着长江流域治理,以河长制、生态补偿机制为代表的政策在很多地方已经落地推行,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现实中,一旦涉及跨行政区域的问题,不同省市在政策衔接上还会存在不通畅的现象。比如,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的湖北宜昌,目前正在将沿江一公里内的化工企业全面“清零”。但记者乘船顺江而下至中下游时,还能看到部分省份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正常运转,刺鼻气味弥漫江畔;又比如,有的沿江省份禁止网箱养鱼,但邻省却没有,在两省交界的河湖地区就会出现矛盾。
江苏省发改委副巡视员尹建庆告诉记者,问题的症结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协调,由于长江沿线各省市发展阶段不同,不同省份环保标准高低不尽相同,最终执行力度也不一。
就整个长江经济带而言,长三角地区省市间的协调机制已走在了前面。据了解,长三角地区对于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形成联防联控机制,比如主要领导会晤机制、专项会晤机制等。但在上游地区,目前还缺乏相应的联动机制。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马春雷表示,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间,有时也会因为项目问题产生矛盾,但有了联防联控机制后,“有矛盾也能够摆在台面上,共同协商解决,机制协调会产生共同的效益。”
中国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表示,解决跨行政辖区的问题还需要建立跨地区更高层面、更权威高效的协调机制。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之下,从中央到沿江各省市对大力度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认识更加统一。尹建庆认为,目前应该形成更健全的全流域协调治理机制,他建议下一步着力加强省级之间的联动工作。
中国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周小棋亦表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要统筹协调推动,坚持“一盘棋”的思想。
此外,大力度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背景下,如何统筹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对地方政府的考验。目前,摆在长江中上游欠发达地区的问题,是如何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和民众生活保障之间的关系。
记者在四川泸州了解到,泸州通过建立产业新区,以企业“退城入园”的方式,吸纳了原先不利于长江生态的存量企业,这种方式既利于政府管控企业排放,又让企业借此升级改造了生产线。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巡视员周虎表示,在产业转移方面,工信部联合长江沿线省市制定的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指导各地在符合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把东西部的产业发展对接起来,让上游区域为环境作出牺牲的民众获得可靠经济来源。
在产业布局方面,周虎认为,要把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以及以内需为主的产业集中在长江上游;下游要依托于市场、交通便利的条件,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附加值高、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
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河经济带,市场必须要开放、统一。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认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关键在于“共”字。要深化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在内的体制改革,完善一体化发展决策机制和咨询机制,创新上中下游联合治理模式,实现沿江执法无缝对接,避免违法行为利用地区管辖权的变化逃避法律责任。“只有形成抱团力量,采取共同行动,才能真正实现共抓大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