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 资讯详情

钢铁业经营惨淡 走出困局路漫漫

来源:中国钢材网     所属类别:业内新闻     发布时间:2012/5/10 10:17:05  一季度,国内钢铁产量节节攀升,与之相对应的却是钢企季报净利大幅下滑,行业盈利状况却惨不忍睹,8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10余亿。与此同时,钢材贸易商日子过的也很艰难,甚至出现了“防火防盗防钢贸”的尴尬局面。可以说,钢铁行业在进入2012年不但没有走出“泥潭”,反而有加剧之势,如此悲催的成绩单成为钢铁人难以承受之痛,而在惨淡数据背后,暴露的是行业深层次问题,如何解决至关重要!

  一季度成绩单很悲催 钢铁业步入真正调整期

  近日,包钢股份、山东钢铁、南钢股份、首钢股份等多家上市钢铁企业发布一季度季报,数据显示上市钢企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其中山东钢铁和首钢股份出现亏损。另据鞍钢股份发布的季报预告,预计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8.88亿元。而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8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638.88亿元,同比减少0.95%,实现利税151.84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4.8%,实现利润负10.34亿元,亏损面为3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90.98亿元。

  尽管单月数据来看,3月份单月实现盈利20.84亿元,呈现逐月好转态势,但整个一季度仍处于亏损状态,而且是最近三年以来首次出现,如此悲催的成绩单确实令钢铁人难以承受。然而,我们没有时间去感伤,而应该找寻原因,探究解决之道。

  说起钢铁行业盈利状况逐年下滑,几乎所有人都会将此归结为高额的铁矿石成本,的确,铁矿石价格上涨是导致钢铁行业盈利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铁矿石价格涨跌是供需关系博弈的结果,导致钢铁行业盈利不佳的最关键因素在于由于体制等原因,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不断扩大,同质化竞争加剧。

  从资源方面来讲,我国铁矿石资源确实匮乏,而且开采成本偏高,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进口,但国际上三大矿山垄断明显,再加上金融属性不断加强,铁矿石进口价格节节攀升,年均进口单价由2006年64.1美元/吨上涨至2011年的163.8美元/吨。

  至于钢铁行业本身,2003年以来随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而长足发展,最为直接的体现是产能不断壮大,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炼钢产能将达到8.8亿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通过国家的审批,属于“黑户”,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还是体制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为保证税收,毫无顾忌地大行“方便”。在产能不断扩大的同时,技术也在进步,但步伐相对较慢,同质化竞争化也因此十分白热化,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转型升级是出路 但过程漫漫

  随着国家确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四万亿”刺激政策的结束,钢铁行业十年黄金发展期也宣告结束,同时生产资料价格高企、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出口受阻、资源瓶颈短期难扭转,而产能仍在继续增加,习惯了粗放式发展的钢铁行业问题重重,未来的路要怎么走?要想根治,转型升级是根本,但过程注定是漫长而痛苦的。

  企业自身加强修炼内功:要实现转型升级,钢铁企业首先要多炼内功。最近几年,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国内众多钢铁企业确实在修炼内功方面的下了不少功夫,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单纯的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无法真正做到提高竞争力了,原因在于冷轧、镀锌甚至是硅钢等所谓的高附加值产品已经遍地都是。要想真正提高产品竞争力,必须实现技术难以复制甚至是技术差异,同时跟上用户技术发展,如适应并紧跟制造业升级态势,从技术角度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除了从产品、技术等方面进行自身修炼外,企业还应加强精细化管理,多管齐下,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后续发展力。

  加强原材料把控能力:原材料价格居高难下一直是制约钢铁行业经营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原有长协定价机制被彻底打破、铁矿石现货化趋势确定的背景下,钢铁生产企业需要提高对原材料采购的把控能力。从近两年钢铁行业运营态势发现,现有铁矿石定价机制更有利于操作相对灵活的民营钢铁企业,而国有大型钢铁企业“不求有功 但有无过”的思想明显,在铁矿石采购方面把控能力不强。如果所有钢铁企业都加强分析及判断能力,把握好铁矿石采购节奏和步伐,将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节省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当然,除了把握好采购节奏外,钢铁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国内外投资开发矿山。

  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型:在钢铁行业自身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下游行业要求越来越高的双重因素推动下,钢铁企业迫切需要由单纯的生产企业向服务商转型。从国际钢铁企业发展轨迹来看,为下游用户提供仓储、剪切加工、物流配送等增值服务比较普遍,国内宝钢早在很多年前便开始行动且已有成效。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很多钢铁生产及贸易企业一窝蜂地兴建物流园、上几台开平设备便美其名曰“剪切配送”,所谓的增值服务技术含量低,需引起重视。

  适当发展非钢产业:今年两会上,武钢养猪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钢企发展非钢产业也随之成为行业热点话题。其实国内外钢厂发展非钢产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且国际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利润占比已达30%。个人认为钢厂可以发展非钢产业,但得适度,尤其是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及可行性报告工作,不能盲目涉足非钢产业,特别是与钢铁主业毫不相关的业务,以提前防范风险,不然一旦出问题,就覆水难收了。

  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在企业自身从产品、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升级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比如加强淘汰落后和节能减排的监督,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兼并重组等,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氛围。

  虽然关于钢铁行业突破现有瓶颈的招数有点“老生常谈”,但别无选择,只有早日适应市场调结构、跟得上快迅变化的形式并积极行动,才能在市场激流中处于主动,做到拓展市场空间、提高效益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早日破茧成蝶、傲立群雄!不过,每个行业升级转型都关系到企业、地方等多方利益,而且注定是漫长而痛苦的,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