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动态  >> 资讯详情

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中国金融机构董事长齐开“药方”

来源:中国建筑钢材网     所属类别:网站动态     发布时间:2018/10/31 9:54:07

中新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王恩博)“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是不少中国民营、小微企业长期面临的难题。在30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多位中国金融机构董事长为此开出“药方”。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工行经调研发现,本轮民营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一些新的特征和成因。

所谓“融资难”,主要不是难在民营企业经营出现大面积实质性变化,而是相关企业特别是大中型民营企业经营进一步分化,“有的是发展中的问题,有的企业可能会被市场出清”;不是难在银行体系的断贷压贷,而是难在流动性压力。

所谓“融资贵”,则不是贵在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渠道,而是贵在各种新金融、类金融、民间融资等渠道,“这些社会融资渠道成本高企,直接抬高了整个企业的债务成本”。

易会满介绍说,工行针对上述现象采取了多种措施。截至9月底,工行有融资的民营企业达7.9万户,比年初增长11%;融资余额近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年初增加1000多亿元。未来工行还将通过完善信贷与债券投资业务统筹联动机制、强化贷款分类指导、稳妥开展债转股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

作为民营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小微企业如何融资已成世界性难题。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指出,“不能因为它是世界性难题,我们就无所作为”。

田国立分析说,传统大银行的风控体系、前后台管理等机制更多针对国家命脉企业进行设计,并不适应小微企业,以至于大型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贷款往往不良率较高,甚至“见到小微企业望而却步”。在此情况下,大型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如不转换思路就难以提高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科技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答案。田国立说,过去小微企业可采集的信息量很小,尤其许多部门之间信息不沟通、不对社会开放,银行很难设计技术模型。如今随着中国全力推动打通“信息孤岛”,围绕小微企业的税务、工商、用电量等数据,银行就能在可贷性上有准确把握。

通过科技增强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的还有保险业。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董事长缪建民介绍说,中国人保在提供传统保险基础上,近两年加大了科技保险发展力度。该集团在北京、天津、武汉、重庆、深圳等城市建立了专业科技保险子公司,设立了轨道交通、半导体、风电、光伏等12个行业技术基地。另外,中国人保还牵头设立了行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共同体,为2000多家科技型创新企业提供了1600多亿元风险保障。

另一方面,中国人保充分发挥保险的增信功能。缪建民指出,由于很多民营、小微企业没有增信手段,保险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比如,中国人保为15000多家出口企业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险,保障金额超过1700亿元,有效地保障了其应收账款安全。

在中国官方和众多金融机构努力下,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现象已见好转。浙江是民营企业集中的地区,浙江泰隆银行董事长王钧说,该行每天有4000多名客户经理在积极拓展市场,柜员也在网点主动营销客户,主动收集客户需求,并予以解决。

王钧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加之国家信用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快,有助于破解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我们感到小微金融服务目前同行者越来越多,形成了良性竞争环境,小微贷款的可获得性和覆盖面有很大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