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提升盈利能力引导资本流向制造业
来源:建钢网 所属类别:网站动态 发布时间:2019/5/15 8:44:02
如何增加工业企业利润、提升工业企业盈利能力?
一靠企业深化改革、降本增效、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巩固和扩大“三去一降一补”成果。
二靠政府政策支持,改善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微观活力,提升全产业链的水平,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的畅通循环。
当前要发展经济,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其中,大力提升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既是贯彻“八字方针”的具体举措,也是提升工业企业经济供给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提升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引导资本流向工业、制造业,推进经济高质量。
近十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主营收入利润率止跌回升
首先来看近十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和主营收入利润率的变化。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及增幅是衡量工业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按照收入法统计,工业企业增加值包括利润、税金、折旧、薪酬(含社保及福利),其中利润是最活跃的变数,其余3项则是刚性的。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无可厚非,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即主营业务利润率。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从2009年的3.45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7.52万亿元,8年增长了一倍。但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营收入利润率,从2010年的7.6%下滑到2015年的5.76%,2014、2015两年利润绝对数负增长。近三年情况有所好转,2016年利润增长了8.7%,利润率达5.97%,扭转了多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17年利润增长了21%,利润率达6.38%,比上年增加了0.41个百分点;2018年利润增长10.3%,利润率继续提升到6.49%。
第二,再来看市场价格的起伏与企业利润增减的关系。
近几年,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领域企业利润明显提高。同时也要看到,企业利润的增长或滑落,市场价格是重要的因素。我们通过标绘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历年的变化,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从2012年3月到2016年8月,PPI连续54个月为负增长,直到2016年9月才开始由负转正,而后一路飙升,直到2018年4季度开始转平。今年一季度,PPI继续回落,企业利润不可能大幅增加,但有助于平衡上下游产业利润的增幅。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4%,主营业务利润率4.79%,明显下滑,3月有所好转,应引起关注。
第三,要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企业利润。
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促进消费,改善社会各界对经济的预期,从而吸引资本流向工业,改变“脱实向虚”的危险倾向。然而,如何增加工业企业利润、提升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一靠企业深化改革、降本增效、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巩固和扩大“三去一降一补”成果。二靠政府政策支持,改善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微观活力,提升全产业链的水平,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的畅通循环。今后还会遇到价格此消彼长甚至跌宕起伏,企业要增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取得自我发展的主动权。
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一步提高企业资产盈利能力
中央反复强调“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三去一降一补”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要靠企业和政府共同发力。
第一,“去产能”的核心是淘汰落后产能,要常抓不懈。近几年,去产能成效显著,“十三五”确定的粗钢1.5亿吨已超额完成,煤炭8亿吨已完成6.5亿吨,工业产能利用率由2016年初72.9%提高到76.5%,但仍有较大潜力。去产能腾出了市场、优化了资源,保护了环境,提升了发展的效益和质量。“过剩产能”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如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等为绝对量过剩,需求已达或接近峰值;玻璃、造船等为结构性过剩;风电设备、光伏材料等为成长中过剩。这三种过剩又有交织,对不同行业要分业施策,共同点在于落后必淘汰。淘汰落后又是动态的,跟不上科技进步,今日的先进明日也会落后,淘汰落后、化解过剩要持之以恒。对于过剩但尚不属于“落后”之列的产能,则引导优化升级、开拓市场。对于可通过改造优化达标的企业要留给时间、空间,并给予指导、支持,防止一刀切简单粗暴行事,以致削弱生产力、得不偿失。
第二,中央决定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实质性降低增值税等税率”,工业、制造业应当是重点。据调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负占主营收入约5.5%,收费约占2%,合计7.5%。我曾在去年12月14日央视“工业的力量”对话中斗胆呼吁,目前全国增值税分三档,制造业虽然由17%降为16%,但与其他行业两档的增值税(10%、6%)相比,负担重、也不公平;建议取消16%档次,可分三年过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决定,今年增值税税率降为13%,并继续推进三档变两档,这是对制造业最有力最有效的支持,使我们深受鼓舞。制造业是重资产,建设项目购置设备征交增值税“留抵”负担重,据悉已定部分退还。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明确对其他两档,10%的降为9%,主要是交通运输和建筑业;6%的虽然不变,但通过增加抵扣也只降不增。企业还普遍反映社保费改税实际增加了负担,已明确深入调研正确处置纠正,并逐步降低税率,其中基本养老保险交费率可由20%降到工资总额的16%。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纳税起点,继续放宽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优惠。经过整顿,“乱收费”、“乱摊派”得到遏制,一些“合规”的收费也减少了,“放管服”改革也减少了企业的办事成本,但仍有较大削减余地。政府工作报告还决定再降低工商企业电费10%,再降低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15%,再降低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20%,继续推动降低路桥收费和铁路港口收费等。
以上合计,在去年全年减轻企业税费负担1.3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全年再减少2万亿元,并确保落实到位。其中4月1日开始减增值税,5月1日开始降低社保交费率。同时政府带头节省开支,今年一般性支出再减少5%,“三公”经费再减少3%,显示了中央的决心。企业要利用外部条件改善的机遇,巩固深化降本增效的成绩,努力提高盈利能力。只有利润率提高了,资本才会流向制造业,这是改变“脱实向虚”的根本路径。
第三,扩大和加强对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重在落地见效。反映在新增贷款和贷款余额中,工业占比多年来分别只有12%和15%左右。数据显示,即使四大国有银行,2017年贷款总量中,制造业也只占13.8%。建议处理好金融防风险和支持工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去杠杆”是结构性的,不能一刀切,也要掌握尺度。当前更要关注经济下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的状况,改善金融调控,防止和纠正对工业企业特别是对民营企业不合理、不公平的“惜贷”、“抽贷”、“停贷”的现象,畅通资金流向。日前两办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清理规范银行及中介服务收费”。企业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力争优惠政策到位兑现,要严格财务管理,按时偿还贷款本息,保持“诚信为本”的良好信誉。
第四,大力降低工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去杠杆”的重中之重。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6.5%,同比降低了0.5个百分点。央企平均约为66%,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但央企负债率高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个百分点,更高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一般小于40%的水平。如何逐步降低?当然要靠企业努力增加盈利,增加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提高所有者权益;争取扩大直接融资,减少负债。企业要坚定主业、防止盲目扩张。同时国家要给国企注入资本金,这是资本收益的重要功能。
拉动有效投资,补短板、强弱项、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都指出,要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上经济发展重要领域短板。这里有必要首先对近十年来投资状况做点分析。
2009年以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加强和改进对投资的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效果。但近几年也出现了投资增幅过缓,投资效率低下的新问题。投资名义增速已从30.5%降到2018年的5.9%,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已从33.7%降到0.5%,工业投资增幅更低。再看投资效率。用“增量资本产出率”这个指标,即增加单位GDP所需要的增量资本,由于多种因素叠加,已从本世纪初的4上升到6-7,即投资效率大为降低。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走低,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全年名义增幅5.9%,继续下降。如扣除价格上涨5.4%的因素,实际增长只有0.5%。结构有新变化,民间投资、工业投资有所回暖,其中制造业投资增幅9.5%,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6.1%。基础设施(不含电力)投资增幅跌落至3.8%,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仍然强劲为9.5%。
其次,针对问题,可以引发我们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些思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都需要投资支撑。工业有效投资改善提升了供给能力,为消费和服务提供更加丰富充足的商品和市场。我国的投资总量够大了。“投资率”这个指标指的是当年投资转化形成的增量资本占当年GDP的比例,2010-2014年达到峰值47%-48%,近两年回落到44%-43%。与发达国家相比,日本、韩国工业化前最高投资率分别是35.9%和39%。看来把投资实际增幅(剔除价格)控制在与GDP增幅相当就可以了,但过低过缓就没有后劲了。其中对工业、制造业的投资占比要与在GDP中的占比相匹配。要扩大、完善政府基金支持,发挥投资导向,借以撬动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投资,并引导投资结构调整优化,提高投资效率。大家知道,民间投资已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2%,占工业投资的82%,占制造业投资的85%。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产权和合法权益的保护,增强民营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多措并举提高工业的利润率,才能更好地激发民营企业家的投资动能。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工业、制造业。
中央多次强调重视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提出有效投资拉动时,首先提出“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更显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具体明确了多项支持政策。如增加中央财政技改专项资金规模,加速折旧扩大到所有制造业,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我们要认真落实见效。企业要集中力量稳预期、稳投资、补短板、强弱项、调结构,用好政策、取得支持,加快建设项目,特别是绿色、智能改造、数字化转型,做强做优做大。
(作者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本文系其在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与经济参考报联合举办的“双月座谈会”上的发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