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动态  >> 资讯详情

娄底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来源:建钢网     所属类别:网站动态     发布时间:2019/6/28 8:51:20

   近年以来,娄底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部署安排,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毫不动摇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活各类市场主体,全市非公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基本运行情况

1.非公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保持较快增速。

近年来,全市非公经济总量不断增加,2018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800.19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较全市GDP增速高0.1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1.9%

2.财税增收效益凸显,贡献有提升。

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总量83.23亿元,增长37.5%,较上年同期加快9.9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实缴税金比重(72.4%)超过七成,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已成为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3.投资稳步增长,非公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从投资层面看,稳步增长的非公有制经济投资,丰富了投资主体,优化了原有的依靠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的格局,已成为投资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实际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7.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7.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

4.消费贡献率提升,消费潜力有所释放。

近年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消费市场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消费品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3%,增幅居全省第5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6%,增幅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全社会非公有制经济住宿营业额同比增长11.4%,增幅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全社会非公有制经济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5.1%,增幅居全省第4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5.非公规模工业经济活力改善,助推经济较快增长。

2018年,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7%,较上年快1.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0.9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5%;非公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7.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实现利润总额增长23.6%,快于全省平均水平14.9个百分点。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企业832个,比上年增加107个,占规模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为92.4%,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例偏低。2018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与比重最高的益阳市差16.6个百分点,排名居全省最后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占比29.2%,第二产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占比69.8%,第三产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占比38.9%,第一二产业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三产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2.内部结构不优,三产业非公经济比重过低。2018年,全市非公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5:60.9:33.6,非公有制经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55.427.3个百分点,工业仍是拉动全市非公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全市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全部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占比为全省最低。

3.企业生产成本较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近年来,实体制造业普遍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用能成本增加等压力,此外,众多非公企业缺乏产品研发与人才储备投资,导致存在生产设备陈旧、技术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能耗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储备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等各项短板。

4.行业分布广,骨干企业数量少,科技含量低。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延伸的行业较广,涉及34个行业大类,但多数都是以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非金属矿制品和冶炼为主,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益低下,整个行业结构不合理,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品牌影响力不强。截止201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有制工业企业共有832家,占规模以上企业92.4%,小微型企业有763家,占63.5%,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个体工商企业更是以家庭作坊为主,虽然数量多,但产值不大、效益不高。

5.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通过对全市115家规上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问卷调查显示,有64家企业认为资金紧张,融资困难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全市很大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靠企业本身,由于企业的规模小,抵押还贷风险高,企业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民间筹资也有一定难度,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几点工作建议

1.夯实统计基础,扎实搞好“四经普”。由于娄底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核算基数主要采用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迄今已10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市经济结构也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现有的数据难以完全反映全市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状况,必须抓住“四经普”这个契机,才能摸清全市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家底,切实体现全市非公经济发展。当前,非公有制企业数和个体经营户户数已基本确定,下阶段,我们必须继续抓好查遗补漏,抓好普查表数据审核填报,确保“四经普”数据全面准确反映全市非公经济总量。

2.落实有效政策,鼓励科技创新。政府要积极发挥工商联,行业协会联络非公经济人士“主阵地”作用,倾听非公人士心声,解答疑惑,制定落实一系列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措施,同时开展“经商兴企惠民生”等主题教育与营商素质培训,提升非公企业家队伍素养;加大创新资金补贴力度,引导非公企业加大设备、产品与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投入,推动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拥抱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

3.培育龙头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自主研发能力强的大型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与辐射作用,积极帮扶服务业小微企业,切实抓好实体经济发展。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切实落实支持服务业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对于传统产业中的众多优势企业和潜力企业,运用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引导相关企业进行产业战略性调整,实现就地转型升级。

4.激发消费潜力,凝聚增长动力。激发消费潜力是活跃民营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当前,我国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国办发〔201893号)文件精神,积极培育消费热点,重点发展养老、信息、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推动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推进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缓解百姓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