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深陷寒冬 重组潮将至
来源:中国建筑钢材网 所属类别:业内新闻 发布时间:2015/12/18 9:02:28
低需求和高产能的双重压力之下,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了“寒冬”,恶性竞争激烈、行业亏损严重。在国家将铁腕清理产能过剩的过程中,钢铁企业能迎来“春天”吗?
中国的钢铁厂商正在苦熬寒冬,而它们也许即将迎来一场新的行业风暴。
据《经济参考报》援引权威渠道消息,国家正在酝酿重拳治理产能过剩问题,将加快建立更为有效的退出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其中钢铁行业首当其冲,全产业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破产重组潮。
分析师预计,在这样的预期之下,钢铁板块多只股票将受益,包括宝钢股份、武钢股份、河北钢铁、山东钢铁等有望迎来上涨契机。
中国钢铁企业的困境到底有多糟糕?
随着我国钢铁行业“黄金10年”的结束,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寒冬”,在国内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不振、钢铁海外贸易受阻以及环保等压力下,钢铁行业面临高产能和需求低迷的双重压力,产能过剩风险正在积聚,钢铁企业纷纷陷入困境。
“现在,钢铁行业的处境不仅是‘冬天’,更是‘冰冻期’……”此前,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张广宁曾这样描述钢铁行业的现状。
亏损
今年以来,有关钢铁消费下降、供大于求矛盾突出、恶性竞争激烈、价格下跌、行业亏损严重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
而中国钢铁厂的亏损数据,远高于先前预期。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10月曾透露,今年1~8月中国钢铁业累计亏损人民币180亿元(相当于39亿美元)、远不如一年前的140亿元盈余。
宝山钢铁发布的2015年三季度(7~9月)财报显示,最终损益为亏损9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8亿元)。自2012年四季度(10~12月)以来时隔约3年半再次陷入亏损。
业绩萎靡不振的不仅仅是宝山钢铁。安徽马鞍山钢铁的销售额同比大幅减少27.6%,减至112亿元,营业损益为亏损15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4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纳入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中,1月至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386.3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亏损720亿元,10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48家亏损,亏损面扩大至47.5%,平均销售利润率-1.5%。
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市场持续疲软,钢铁企业和用户资金都处于偏紧的状态,销售货款回笼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货款回笼的现金比例偏低,钢铁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状态。随着负债率持续上升,债务风险越发显著。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表示,巨额亏损如此严重,还继续维持过高的产量一定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不但引发钢铁行业的巨大风险,还会给其他相关行业带来风险。
停产
统计数据显示,从上年末至12月,中国钢铁停产产能达到6435万吨。这种情况即使在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也未有过。
10月份以来,福建三钢、宣钢、成渝钒钛、包钢、首钢长治、新抚钢等钢厂相继以生产线检修方式变相停产。而河北唐山地区不少钢铁企业高炉直接停产。11月14日,唐山淞汀钢铁厂宣布停产,成为继山西海鑫之后第二个500万吨以上的停产钢厂。
不仅民营钢企停产自救,大型国有钢企同样在艰难度日。据界面报道,天津某大型钢铁集团目前的开工率仅有三四成。
钢铁企业的停产潮已经持续一年,而且停产规模越来越大。
高盛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从2016年起将出现更多钢铁产能关闭的情况。预计国有企业和民营生产商将出现更多信贷违约,导致企业永久倒闭。
“不同于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后随后有四万亿的支持,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看不到转好的迹象,那么钢铁行业的持续亏损还将持续。”分析师称,此前民营钢企出现亏损甚至资不抵债,就只有被并购或者选择破产,国企钢厂可以因政府的保护与银行输血而继续存在,“但现在国企钢厂由于负担重、持续亏损也可能面临破产。”
裁员
亏损、停产之下,企业寄望通过裁员降低成本。
分析师田艳在近期调研中发现,河北省武安、邯郸、石家庄等地,一半以上的钢厂裁员10%-30%,部分钢厂裁员1/3以上。
该机构另一位分析师李颖走访钢铁重镇唐山后发现,部分主导钢厂裁员25%,“四班倒”变成“三班倒”。
在整个华北地区,钢铁企业裁员潮已经来袭。
据界面新闻报道,冀南钢铁集团营销部副部长郭东表示,现有职工5300余人的文丰钢铁已裁员10%,日产量缩减了2000吨。
10月12日,武安当地一家中小型钢企鑫汇钢铁董事长陈文科发表公开信称,公司“出现严重亏损,是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危机”,宣布裁员15%-20%,减少管理层级,精减富裕人员。鑫汇钢铁目前共有职工2000余人。
而最近两周,日照钢铁、包钢、武钢都先后传出裁员传闻,虽然几大巨头作出了澄清,但是也难免令市场紧张。
产能过剩加剧 钢铁行业困境中央放狠话铁腕清理
媒体从多个协会取得的内部资料显示,以钢铁行业为例,2003年产能近3亿吨,2012年产能已经突破10亿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钢铁产能已经接近12亿吨。而另一方面,全球需求低迷,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最新研究表明,预测2015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为6.68亿吨,同比下降4%,预测2016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为6.48亿吨,同比减少2000万吨,同比下降3%。
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2016年中国钢材需求量为6.48亿吨,同比再降3%;粗钢产量将为7.81亿吨,同比降3.1%。而未来15年内,这一状况会持续,预计2030年中国钢材需求下滑至不超过5亿吨,如何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将成为围绕着钢铁行业发展最首要任务。
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以及由此引发的巨大问题,从近期高层的关注程度及行业数据报告可见一斑。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9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4个“歼灭战”,其中包括产能过剩。近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再次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
李克强总理也提出,争取用两年多时间,花更大力气对旧动能进行改造升级。《第一财经日报》援引接近官方人士消息称,近期,受主要领导人委派的调研组已经展开对钢铁等过剩产能的调研,力求尽快实现产能转化和升级,防止产生系统性风险。
这名人士还透露,从整体布局上来看,“坚决淘汰一批,更多地改造、升级一批”是总体思路。“在过剩严重的行业,明年将加快整合调整和兼并重组,集中力量做大一批大型企业。”这名人士表示,中央的思路是尽量缩短改造升级的时间,让传统动能持续发挥效用,同时为新动能的发展赢取时间和空间。
事实上,以兼并重组的方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并非新的提法。最近两年,多部委领导人都曾在公开场合阐述这一思路。尽管共识已经形成,但实际的推行效果并不理想。企业难以“退出”的主要原因,一是考虑到就业问题,二是对不良资产的担忧,三是考虑到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些担忧就业和地区经济问题的地方相比,中央的态度十分坚决。李克强曾在会议上表示,我们要下大决心,下一步将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的企业狠下刀子,并提出下决心选几个产能严重过剩的领域“下手”。
“中国钢铁行业重组整合势在必行,这不单是中国的问题,也关系到全球钢铁业。”在10月21日举行的钢铁年会上,国际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表示。
中钢协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盈利前10名企业合计盈利165.9亿元,同比增长113.1%;亏损前10名企业合计亏损139.7亿元,同比增长152.3%。一方面优势企业业绩向好,另一方面劣势企业将有可能走向破产。
而这种两极分化的状况,或将为钢企重组整合提供条件。
12月7日,港中旅集团发布公告表示,拟将持有的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以及唐山达丰焦化有限公司两家钢铁公司股权,无偿转让给河北省国资委,港中旅也因此成为国内首家退出钢铁市场的央企。
对此,业界认为,在钢铁市场低迷的环境下,国家政策倾向于控制产能、推动钢企整合并购,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浪潮来袭,而民营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需要资金链条解决,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民营钢企经营困难,资金匮乏,无力参与,因此,行业的兼并重组自然是“国企先动”,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推动钢企加速整合,从而改善钢铁行业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