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 资讯详情

稳健货币政策定调“灵活适度” 积极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

来源:建钢网     所属类别:业内新闻     发布时间:2019/12/18 8:45:18

业内预计存准率和政策利率有下调空间,结构性政策将持续发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0年货币政策定下基调。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表述相比,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不变,但是更为强调“灵活适度”以及“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2020年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也会更突出灵活性,预调微调力度将有所加大。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20年有继续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的空间和必要,但是货币政策不会大水漫灌,更多结构性政策将发力引导金融活水“滴灌”实体。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稳健货币政策的表述是“松紧适度”,2019年变化为“灵活适度”。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表述的变化意在突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说明2020年我国可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形势,货币政策总量保持稳定,但会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节。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2020年,央行将坚持“以我为主”,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采取不同价格、数量、期限的组合,以价格型为主,实施灵活适度调节。“灵活”,意味着根据经济增长、物价趋势等内外部因素变化,来进行更为灵活、有力的调节;“适度”,则意味着虽然调节会更多、频率更高,但幅度不会太大,不会滑向量化宽松,稳健仍然是货币政策的基调。

今年以来,央行两次实施全面降准,合计1.5个百分点,并分三次对部分中小银行实施定向降准。LPR形成机制改革完善之后,在11月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下降5个基点至3.25%,11月18日,央行重启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降5个基点至2.5%。展望2020年的具体货币政策操作,业内人士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仍有调降的空间和必要,以带动LPR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短期内央行渐进式、小幅度的下调MLF、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仍然可以期待,要“抓紧研究出台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以疏通传导机制、引导实际融资成本下行。同时,数量型工具也将适时运用,配合价格型工具保证货币政策效果。

汇丰银行亚洲经济联席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屈宏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性利率方面,为了引导LPR下降,中国人民银行可能需要进一步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汇丰预计,2020年1年期MLF将下降20个基点,至年底降至3.05%。存款准备金率方面,汇丰预计,2020年将全面降准100个基点,定向降准也会继续实施。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货币政策在发力逆周期调节的同时,也会保持一定定力,不会大水漫灌。

“现在我们面临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等多重任务,不能采用大水漫灌式的调控政策已成各界共识。与此同时,目标导向决定我们需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找多元平衡,因此,逆周期调节更加强调的是方式方法的创新,而非简单的数量扩大。”温彬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最近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坚守币值稳定目标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署名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通货膨胀整体上也保持在较温和水平,加之我们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应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即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向零利率方向趋近,我们也应坚持稳中求进、精准发力,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始终坚守好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和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初心使命。

业内人士还表示,为了更好实现“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监管层也将继续定向引导金融活水“滴灌”至实体的几个重点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屈宏斌表示,今年前10个月,在社会融资总额增速较2018年全年有所下降的背景下,银行贷款增速则有所上升,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在过去几个季度里努力降低“影子银行”杠杆;同时,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速较2018年全年有所回升。汇丰预计,2020年整体信贷增长将保持稳定。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结构性货币政策方面,本次会议提出“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这预示8月开始的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多增势头在2020年将会持续,银行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制造业信贷支持力度还会加大。他还表示,除了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外,不排除央行出台新的创新型政策工具的可能。继信贷和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之后,2020年在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方面,监管层也有可能推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积极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三大攻坚战完成之年,宏观经济的稳定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而这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撑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了部署,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从2008年开始,已延续11年。不同年份的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点有很大差异。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实行力度越来越大的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了纳税人负担,在稳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预计超过2.3万亿元的减税降费规模,更是让社会明显受益。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决定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行仍有必要性。

2020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强调“要大力提质增效”,区别于2019年的“加力提效”,在具体表述上强调“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积极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必须保持一定的政策扩张力度。财政支出总量扩张的同时,要注意支出结构优化。财政赤字率可适当上调。在财政收入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过紧日子的弦必须绷紧,一刻都不能放松。压缩一般性支出,是为重点领域提供保障,为基层“三保”提供支持。财政支出在扩张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预算约束力,提升预算绩效,让财政支出效率尽可能更高。2020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之一是“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为结构调整提供支持是分内之事。积极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需要进一步畅通政策的传导机制,提高财政支出乘数。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并不会自动实现,必须与其他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促进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目标的实现。

积极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仍然需要财政收入侧发力。2020年减税降费政策不会退出,会进一步优化。减税降费政策仍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减税降费政策需要在落实落细上做文章。未来应着力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相结合,将已有的减税降费政策制度化。例如,在消费税制改革中,税率可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作适当调整。

积极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必须与货币政策、就业政策等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积极财政政策的运行离不开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国债和地方债发行,都需要能够提供合理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充分就业本来就是财政政策目标之一,在稳就业中,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彰显。

积极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必须立足国情。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超大经济体,财政政策可以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充分挖掘中发挥作用。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财政政策更应该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措施紧密协调,做到具体政策选择和改革趋向一致,实现政策与改革相互促进的目标。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积极财政政策在治理现代化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积极财政政策在大力提质增效的同时,还应该更加灵活,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作出更有针对性的调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