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 资讯详情

中国中铁总裁详解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方略

来源:建钢网     所属类别:业内新闻     发布时间:2019/12/25 8:51:19

跨越千山万水的中国中铁,正在谋划跨越新的雄关: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迈向质量效益型增长。

“在传统建筑行业面临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中铁正致力于新的产业替代和动能补充。”中国中铁总裁陈云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中铁未来将通过创新驱动,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

陈云透露,公司将进一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强资本市场政策的研究和跟踪,结合公司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围绕需求调整结构改善供给。根据建筑业与制造业融合、信息产品产业化、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优势和发展需要,加强并购重组、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并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将政策、市场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努力实现公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有机统一。

制定时间表推进质量强企战略

“今年,我们在2018年经营成果大幅提升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经营拓展力度,持续提升经营质量,努力向广大股东和投资者交出一份满意的业绩答卷。这也符合中国中铁高质量发展要求。”陈云开门见山地说,“未来中国中铁将把质量强企战略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力争从2019年到2023年,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现以创新发展为关键的企业实力明显提升,以增强幸福感、获得感为目标的员工福祉建设明显提升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中铁所属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指出,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陈云表示,“三个转变”掀开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开启了中国品牌发展的新征程,为企业依靠科技力量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方法论,为做强做优做大中国中铁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五年来,中国中铁始终以“三个转变”为目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己任。中国中铁的高质量发展计划,2019年7月至9月为全面启动,制定方案阶段;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进入逐项提升,协同推进阶段;2023年11月至12月是总结评价,持续推进阶段;共计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开展质量提升、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他说:“未来,中国中铁将由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发展动力由投资、劳动等要素驱动转向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创新驱动,发展结构由增量扩张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业务重心由立足国内转向面向全球,成为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发展、在全球产业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领军企业。”

“我们构建了反映‘资本获利、科技创新、跨国经营、高效运营、有效供给、绿色发展、社会贡献和风险防控’八个方面能力的高质量发展年度监测指标体系。”陈云表示,虽然开展质量提升、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但中国中铁有信心、有能力将行动落在实处,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从探索中国首条电气化铁路、首条高速铁路,到建造世界上首条高原铁路、最长跨海大桥……中国中铁上市12年来,见证了从“中国建造”到“中国智造”的飞跃。

2007年12月,中国中铁整体重组上市,开创了“先A后H、H股定价高于A股定价”的国有大型企业上市新模式。

2018年5月7日,中国中铁停牌筹划市场化债转股。2019年5月5日,该事项获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无条件通过。至2019年9月19日,中国中铁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完成股份登记手续实施完成。前前后后,耗时一年多,中国中铁完成了建筑央企的首单市场化债转股。先引进9家投资人对所属4家标的公司增资还债,股份公司再发行股份购买这部分少数股权,两步走的方式既达到了公司债转股降杠杆的目的,又为投资者提供了市场化的退出通道。

“应该说这是一个多方共赢、市场化运作的创新之举。”陈云介绍称,借助资本市场,从2013年末至2017年末,中国中铁合并口径资产负债率从84.59%逐步降至79.89%,下降约5个百分点,降杠杆、控负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资产负债率水平仍然较高。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进一步降低中国中铁和下属企业的债务水平和资产负债率,减轻企业财务负担,2018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已降至76.43%,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推进混改寻求传统业务新动能

“中国中铁正在从基础设施承包商向基建承包商+城市运营商与投资商的角色转型。”陈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未来中国中铁将进一步巩固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传统市场,加快拓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水务环保、机场码头、水利水电、城市群建设、城市综合体、城市更新改造、产业园区等新兴市场,做新的产业替代和动能补充,以降低未来基建行业市场萎缩带来的风险。

他介绍,中国中铁正在积极探索投资项目资产运作,把PPP项目运营管理摆在重要位置,通过结构性调整和战略性培育,形成基础设施投资与创新投资业务两业并举、双轮驱动、持续健康的投资发展体系,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项目投资运营建设领域,中国中铁正快速发展。陈云告诉记者,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中铁在建的基础设施和矿产资源项目投资总规模达9844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资额453亿元、矿产资源投资138亿元、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权属投资规模9253亿元),运营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62公里。

陈云表示,中国中铁对混改模式全面探索、因企施策。中国中铁的A+H上市,引入境内外股东,本身就是通过资本市场的一种“混改”。中国中铁的工业板块资产重组,与中铁二局资产置换上市并配套募集资金,也取得良好效果。公司所属中铁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企业首批员工持股试点企业,通过员工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激发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活力。所属中铁九局、中铁国际和中铁二院是“双百行动”试点企业,试点方案正在完善。陈云表示,未来将通过改革创新,引入灵活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利用产品研发、营销渠道优势,放大国有企业改革乘数效应,做强做优做大中国中铁。

据了解,中国中铁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在工程建设中,公司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工程和产品质量优良率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018年,中国中铁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国家奖数量位居建筑业央企前列;12个项目获詹天佑奖;新增专利1888项,同比增长56.7%。

陈云表示,未来中国中铁将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做好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和战略性科技力量的培育,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坚持主业+相关多元海外拓展再下一城

近年来,中国中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全力推动铁路“走出去”。目前,中国中铁海外业务正在快速发展,国际市场规模显著扩大。陈云称,希望未来海外业务的营收占集团总营收的30%,海外资产配置占集团资产的三分之一。

为加快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中铁提出海外业务优先与优质发展的“双优”发展战略,加快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据了解,目前中国中铁参建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亚吉铁路、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等重大项目;近期签约了匈塞铁路,以及埃及、加纳等项目;重点推动的项目包括中缅铁路、中巴ML1铁路等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公路铁路和“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等项目。

陈云说,未来公司要积极推广中国技术标准,加快国际化人才培训。全力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积极落实与目标国家的标准互认,既要尊重所在国现有标准,又能使中国技术标准融入当地已有标准,在新建铁路项目中,力推中国标准“走出去”。

中国中铁海外业务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坦赞铁路建设。2007年整体上市后,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截至目前,中国中铁在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境外机构320个,中国中铁全系统境外在建工程项目495个,涉及合同总额388.86亿美元,全公司对外开展经营的员工为8796人。

中国中铁基建板块营收始终占据整体营业收入的80%以上,随着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的不断进步,基建主业与其他业务的关联度、依存度越来越高。为此,陈云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中铁未来的产业布局依然会坚持“主业+相关多元”。

在基建建设板块,中国中铁将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灯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国际化思维统筹全局,推动海外经营全面发力加速;全面聚焦铁路、公路、机场、水运水利、能源环保、民生建设等九大领域补短板,实现基建板块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当前中国中铁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勘察设计、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等业务板块外,还包括物资贸易、金融服务、投资运营、矿产资源等业务板块,业务板块之间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价值链紧密联结增值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