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动态
>> 资讯详情
结构性存款迎定价约束 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
来源:建钢网 所属类别:网站动态 发布时间:2020/3/10 8:52:52
上证报记者昨日从银行人士处证实,近期监管部门指导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并根据银行执行情况纳入MPA考核。
对上述要求,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从价格上对结构性存款产品进行约束,以控制银行负债端成本,从而降低融资端成本。
结构性存款迎定价约束
据上述人士证实,监管部门近期下发《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其中对结构性存款的新要求,备受银行人士关注。
申万宏源马鲲鹏团队发布最新报告称,这是期待已久的规范结构性存款乱象的有力措施,也是真正打破银行通过结构性存款高息揽储的唯一正确路径,预计将显著缓解银行负债成本,推动贷款定价下行,托底实体经济。
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结构性存款因其具有保本理财替代效应,逐步成为银行高息揽储利器,规模出现激增,但一些乱象也随之产生。
对此,监管部门数次出手整顿,从2019年初的窗口指导到10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逐一规范该业务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产品运作管理、误导销售、违规展业等问题,并对存量产品设置一年整改过渡期。
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存款产品体系中,结构性存款成本最高,能够突破自律机制的上限。“监管此前出手主要是在规范性、发行量等层面,对价格没有明确压制,这次明显将价格限制在自律机制里面。”他说。
受访人士表示,监管部门之所以对结构性存款提要求,是为控制银行存款负债成本,进而降低融资端成本。银行贷款定价的核心是由负债成本决定,其中最重要是存款产品、中期借贷便利(MLF)、同业负债、发债等。监管部门可通过调整MLF工具,来引导同业负债成本升高或者降低,而存款产品是另一套体系,难以直接牵动。
事实上,为降低银行存款负债成本,去年监管部门多次规范存款类产品,如叫停大额存单提前支取考档计息类等产品。
未来新增规模可能下降
结构性存款是一种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得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
因其兼具“保本和高收益”的特点,用结构性存款来揽储见效明显,特别是中小银行对此较为依赖。
梳理人民银行近几年数据来看,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在2017年2月后出现快速增长,2018年末突破10万亿元,并在2019年2月达到11.23万亿元的峰值。
监管数次出手规范后,这一产品规模略有收缩。2019年12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首次跌至10万亿元以下。今年1月,结构性存款规模又重回10万亿元以上,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总规模为10.79万亿元,环比增长12.45%。
分析人士认为,上述通知下发后,银行结构性存款量可能下降,但幅度不会太大。在他看来,结构性存款是刚兑产品中收益率较高的,最高可至5%以上。“由于暂时没有可替代的、收益率很高的产品,预计结构性存款发行规模不会大幅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