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动态  >> 资讯详情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计划:2025年企业总收入突破1.2万亿元

来源:建钢网     所属类别:网站动态     发布时间:2020/5/19 8:44:03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 于立霄) 北京市海淀区18日发布《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科学城北区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国际PCT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产业能级大幅提升,企业总收入突破1.2万亿,初步形成1-2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

《行动计划》紧扣制约区域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补空间短板、强要素弱项,通过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新形态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设画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指海淀区百望山以北区域,面积235平方公里,占海淀区总面积的54%,北接昌平未来科学城,沿京张高铁辐射带动延庆,西以军温路连接门头沟区,作为海淀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科学城北区是承载北京高端科技创新功能、承接高精尖产业落地、构筑北京西北部创新发展高地,推动中心城区和生态涵养区同步高质量发展最现实的强大引擎。

截至目前,科学城北区已建在建规模3169万平方米,规划实施率约67%。软件园一期二期已基本建成,形成了以联想、华胜天成、软通动力等为代表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IT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

为实现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愿景与目标,发展行动计划包含3项重大行动,共14项行动任务,这将令北区出现一系列“蝶变”。“蝶变”后的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依托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轴,形成“一心双组团、两核四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心”是指翠湖科技绿心。将结合区域内山水相融、蓝绿交织的自然生态本底,大尺度谋划绿色生态系统,围绕南沙河与京密引水渠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并在浅山区域规划建设12平方公里的体育休闲公园,成为北京西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并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双组团”是指翠湖科技园、永丰基地两大创新功能组团。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商业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盘活释放约7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在各个特色产业园中推进一批龙头企业、小微孵化、科技服务等各类创新主体落地,促进创新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

“两核”是指地铁永丰站以及稻香湖站的周边区域。将按照TOD开发模式,集中建设商业中心、国际商务酒店、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为科创活动提供公共空间和配套服务,成为科学城北区的综合服务核心和新地标。

“四节点”是指以协同创新、文化体验、生活宜居、未来经济为主题的地区发展节点。将与生命科学园协同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命科学研发中心;将结合故宫北院区建设,在周边打造文化体验特色小镇;将加大住宅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创造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前沿产业,引领未来经济发展。

到2025年底,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谋划实施10平方公里量级的体育休闲绿色公园等一批特色公园、小微绿地和沿河线性绿地。通过“湿地群、海绵心、河渠网”营造出蓝绿交织、自然野趣的生态之水。到2022年底,污水处理率达到99.7%,南沙河水质全年平均达到四类。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下一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还将开展“新经济、新基建,引领数字化”行动,在人工智能、5G、大数据、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典型“新基建”领域,重点开展两方面工作,持续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全要素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是培育新基建的“技术供应者”,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和新基建建设需求,构建若干优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在北区先行谋划建设一批重大新型基础设施,持续赋能新型城市形态构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