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动态  >> 资讯详情

2020年经济成绩单公布:中国打出漂亮“翻身仗”

来源:建钢网     所属类别:网站动态     发布时间:2021/1/19 9:01:36

中国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了2020年中国经济“成绩单”。2020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5986亿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相较2010年的水平,翻了逾一番。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国家统计局表示,中国国民经济稳定恢复,主要目标完成好于预期。

18日举行的中新社国是论坛“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与会专家从消费、出口、投资、财税、房地产、乡村振兴等方面对2021年经济形势进行研判。

2020年中国经济呈现四大特点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在会上表示,2020年中国经济从不利开局到超预期收官,呈现出四大特点。

第一,实现超预期增长,全年GDP增速达2.3%。从数据来看,一季度负6.8%,之后各季度是3.2%、4.9%、6.5%,全年2.3%。2020年全世界都面临着同一个环境,中国人的“巧干”加“实干”取得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从全球来看也非常突出,在主要经济体里是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

第二,消费、投资、外贸虽有波动,但仍然实现平衡增长。2020年全年数据比上年下降3.9%,这是多年来唯一一次消费呈现下降的态势,这确实是非常特殊的。1月到10月民间投资开始逐步转正,这是非常突出的新态势。出口呈现了超预期状况。我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唯一货物贸易正增长的经济体。

“三大需求里面有涨有跌,整体带动了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态势。”宗良表示。

第三,新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值得关注。在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4%、22.4%,高技术服务产品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2%、15.2%,凡是涉及特殊产业的增速都超过10%,达到相当高速的增长,说明我国经济呈现出形态上的一种变化。

第四,RCEP签署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是两个非常突出的成绩,可以说这是国际社会对多边机制的一个广泛认可。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就是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就是欧盟,和他们加强合作是一种多赢。另外,中美贸易也达到8.8%的增速,期待新时期能够更好地在全球分享合作。

宗良认为,2021年,预计消费有望迎来较快速的增长,甚至可以达到10%左右的增长,出口可能会受一点影响,但是仍然会保持好态势,投资也有可能达到6.5%左右的增长。

此外,需求侧管理的实施会使整个需求的开发进入全新时期,或将使需求成为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有可能达到8%左右相对较高的速度,当然这里面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财政扩张是“雪中送炭”

2020年的经济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因素,其中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表示,“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减税降费7.6万亿元,去年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占比超过三成,是“十三五”期间减税降费力度最强的一年。减税降费规模占GDP的比重,2020年约为2.5%,力度很大,没有其他国家像中国这么高。

白景明指出,去年,市场主体困难,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现金流的麻烦。减税降费,让利给市场主体,增加了它们的现金流。同时,也刺激了消费。

从支出角度看,去年的财政刺激政策力度也很大。白景明表示,2020年,财政赤字3.76万亿元。GDP规模(1015986亿元)公布后,可以计算出去年的赤字率为3.7%,与预期吻合。

“3.7%的赤字率,既保证了对经济的合理刺激,又规避了过高风险。”白景明说。

白景明指出,除了3.76万亿元赤字,去年中国还发行3.75万亿元专项债,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三者合计占GDP的比重约为8%。如果再把2.5万亿元的减税降费计算在内,占GDP的比重接近11%。“财政扩张,对稳投资、稳消费、稳就业都是雪中送炭。”

白景明认为,去年国家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除了上述赤字、减税降费等数据,更关键的还在于它迅速出台、及时落实,政策的时效性强。应对疫情冲击,西方国家实施货币宽松等刺激政策。但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西方国家的落实都没有中国快,中国政策的时效性很强,钱立刻就能放出来。减税降费方面,去年中国先后出台7批28项税费优惠政策,迅速释放政策红利,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白景明也提醒,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还要强弱项、补短板,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今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机遇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面临两方面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疫情。考虑到疫情走势出现了不确定性,特别是欧美国家还深陷其中,所以2021年经济复苏的程度是超过预期、等于预期,还是低于预期,还不可知,2021年对中国来讲形势仍非常严峻。

第二个不确定性是除疫情以外的风险。从国际角度来说,为应对疫情,各国在2020年出台了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那些本就债台高筑的国家而言,可以说是不堪重负的。如果今年再出台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应该说压力非常大,但是不出台又可能会出现经济复苏较慢甚至是低于预期的可能,所以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信用风险会进一步上升。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也会扰动全球贸易流和供应链。国内角度,现在很多农产品价格处于高位,都是去年二季度、三季度自然灾害的影响,而2021年自然灾害也可能会存在,它必然也会对农产品带来市场供应和价格方面的波动。

但是,在看到问题的同时,赵萍认为,也要看到今年还有三大机遇。

第一,由于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基本面已经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发展趋势良好,特别是国内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使得产业链供应链保持了稳定,给国内扩大内需和增强出口供给能力和进口需求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第二,从企业层面来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企业的信心指数不断走强。未来国内企业和外贸企业发展的动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第三,从政府改革开放的政策来说,未来也面临很多机遇。2020年RCEP成功签署,如果实施到位,自贸区对稳定中国对外贸易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提升。根据自贸协定未来的工作要求,“十四五”期间中国还会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区的网络格局,对现有的自贸协定进行升级谈判,这会使对外贸易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赵萍表示,从新发展格局角度来说,未来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立足内需,持续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第二,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内循环和外循环,因为这两个循环都是开放的循环。

第三,要打通双循环之间连接的堵点,在国内市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堵点,在国际市场要进一步去拓宽国际市场的空间的格局,进一步打造中国的朋友圈,这就需要在关键点上发力。

赵萍认为,对内有几个方面需要关注。

一方面,要完善守正创新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创新的底线是什么,为领军企业、平台企业、中小企业和金融创新企业的创新活动明确边界。

另一方面,扩大消费要坚持系统性的理念。要以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导向。通过提高收入来实现共同富裕。

此外,要进一步统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在货物贸易方面,对内和对外要实现标准的国际化。在投资方面,外商投资鼓励目录当中相关政策也要一视同仁给予国内企业,这样才能够在投资方面使内外资企业齐心合力,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回稳。

赵萍认为,对外一是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贸组织的改革提出中国方案;二是“一带一路”建设在已有的“五通”基础上,未来要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体系,拓展第三方市场;三是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贸区的网络。升级已有的自贸协定。

2020年房地产业取得超预期发展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表示,2020年房地产业克服了疫情的影响,取得超预期发展,对经济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从统计数据上能看到,房地产开发投资活动2020年同比增长7%,虽然比2019年增速放缓,但是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9%,制造业投资下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很大。

开发企业土地购置支出在增加,房地产景气指数也在持续向上恢复,现在处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同时,从价格的角度,不管是新房、二手房还是租赁市场,房地产价格增速都符合市场调控的预期目标。

刘洪玉认为,之所以房地产市场能取得这样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行业政策持续保持稳定。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给市场释放这样一个明确信号,就是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积极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调控的工具箱。

尤其是非常旗帜鲜明地指出,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在政策上保持了定力,促进了宏观经济稳定。假如往另外一种方向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更严重问题。

不过,从土地市场来看,去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创新高,地价上涨的速度快于房价上涨的速度。这也表明,土地供应市场上好的地块还是相对短缺。(地价上涨速度快于房价)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现象,可能会带动未来房价上涨预期。

2021年房地产业基本形成行业发展共识,就是要面向高质量的转型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当中要持续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发挥作用。

首先,房地产将从过去增量为主的市场向存量市场发生转变,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在内的城市更新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过去行业较多关注打造空间的产品,现在要转向完善空间的服务。过去,更多是在住宅小区的范畴内讨论服务,未来商业房地产还有更多的、更广泛的空间。

其次,房地产市场不再是到处都有机会了,必须要寻找结构性机会。比如说从空间的角度来讲,核心城市、城市圈、城市群会有发展的机会。另外,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仍有大量来自改善性需求、养老、年轻人租赁住房需求等相关的机会。

第三,科技的应用。绿色、低碳、健康、智慧智能的空间和空间的服务,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它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也能够有效降低服务的成本,提升服务的效率。

最后,关于房地产政策,2021年,已有政策框架将持续保持稳定,重点还是要完善已经有的制度,比如说住房保障体系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租赁市场补短板等。

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表示,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第一产业增长了3.0%,而整个国家的GDP增长了2.3%,农业在这个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司伟指出,脱贫攻坚完成后,接下来就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其中的焦点的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衔接的时间需要多长,现在已经明确设立了5年的过渡期;二是应该投入多少,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加强扶贫资产的管理和监督问题。

司伟表示,在我国关于乡村振兴的任务中,产业振兴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过去一段时间政府对农业农村投入了大量资金,如何把这些资金转变为资产,再进一步转变为产业,是未来实现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问题。这一课题需要各地进行先行先试的尝试和探索,进而向各地推广。

此外,司伟认为,扶贫资产管理的很多方面亟需规范和厘清。比如,资金形成资产之后的股东是谁,是村庄集体还是区域内的户?还是乡镇?资产管理公司是否需要承担税费?由于扶贫资产的管理有很强的区域性,而一个地区的产业是相对单一的,扶贫资产的风险问题也需要关注;扶贫资产收益的分配机制如何改进,尤其是贫困户对这些资产该如何使用?还有一个扶贫资产管理经费的问题,目前很多地方划拨用于资产管理的钱远远不够后期对资产的监督、审查包括一系列管理的费用;还有扶贫资产管理中人才队伍问题,对一个县和区域来说,行政部门较难对资产进行科学管理。

扶贫资产管理规范性的问题,包括风险调控、收益分配、经费、人才等,都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把资金变成资产,形成产业,给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北京师范大学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表示,2020年脱贫攻坚抓住了几个非常重要的点:

在就业方面,扶贫车间、创业致富带头人、公益性岗位以及创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疫情虽然一度对就业带来了很大影响,但是通过政策、制度的推动,就业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消费扶贫,2019年以来中国消费扶贫效果非常显著,从2019年初至2020年10月底,累计直接采购或帮助销售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近5000亿元,在此基础上,农民收入得到很大提升,并且超过了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未来消费扶贫还将继续发挥作用。

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到2020年底易地扶贫搬迁已经全部完成,通过一些调查发现,后续易地扶贫搬迁民众的就业、子女就学改善率达到99%,医疗条件改善也达到99%点多,“两不愁三保障”的实现率基本达到100%,民众的满意度也达到100%。

在危房改造方面,“两不愁三保障”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住房保障,国家已经安排了大量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边缘户”等家庭住房安全。

此外,2020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国家对52个贫困县实行挂牌督战,通过挂牌督战最终实现了脱贫整体的目标,攻下“最难啃的硬骨头”,截至2020年11月,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退出。

2020年还有一个重点工作就是普查,对所有要退出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进行摸底和普查,这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繁重的工作。

2020年后虽然绝对贫困将被消除,但是相对贫困将依然存在,反贫困的主战场依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将在实现脱贫摘帽基础上,按照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实现融合发展的要求,继续提升农村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巩固已有脱贫成果,推动农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全方位发展。

张琦认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首先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政策稳定;

其次,建立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建成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三是做好“两不愁三保障”,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使脱贫攻坚成果具有可持续性。

第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易地扶贫搬迁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后续,后续的扶持,就业、生活都需要做好。

第五,产业发展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是脱贫致富的根本。要做好扶贫资产,扶贫县的资产管理,后续使它保值增值。

第六,财政、金融、人才、土地等政策和制度的有效衔接,是稳步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财政政策要基本稳定,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提供非常重要的资金保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