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 资讯详情

辛仁周:把补特钢短板作为钢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来源:建钢网     所属类别:业内新闻     发布时间:2021/6/29 13:44:40

‘十四五’期间,要把补特钢短板作为整个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使其得到明显缓解。”6月25日,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巡视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辛仁周在中国(黄石)特钢产业发展大会上特别指出,特钢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钢铁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我国成为钢铁强国,也制约着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

会上,辛仁周介绍了我国特钢行业发展取得的4项成就,并就特钢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建议。

为制造业“强筋壮骨”

持续提供高品质特钢

特钢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成为钢铁强国的重要标志。我国特钢行业承担着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关键产业所需材料支撑的重任。

“当前,我国特钢行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具备为中国制造业‘强筋壮骨’持续提供高品质材料支撑的能力。”辛仁周介绍了特钢行业发展取得的4项成就。

一是产品种类满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需要。目前,我国生产的汽车用钢、大型变压器用电工钢、高性能长输管线钢等钢铁产品已稳步进入国际第一梯队,极大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二是高性能钢材的生产和应用比例显著提高。据统计,2010年~2019年,在重点统计钢企生产的粗钢中,低合金钢和合金钢占比由39.79%提升到49.73%。

三是多项关键钢材品种研发取得突破。“十三五”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些钢材品种开发成效明显,如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轮、轴材料完成60万公里运行考核,奠定高铁轮轴国产化基础等。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一方面是钢企以不同形式介入最终用户需求产品的早期研发阶段,增强了产业链的紧密度;另一方面是以创新为牵引推进标准化工作,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国标、行标、团标为主,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专业配套、可操作性强、技术水平较高的标准体系,部分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特钢短板反映整体创新问题

“我国特钢行业目前存在3个主要问题:一是部分钢材品种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二是部分关键材料质量仍有待提升,三是部分钢材产品质量稳定性不高。”辛仁周说道,“特别是在重点领域,质量稳定性不高已成为阻碍我国钢材大规模进入高端领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他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一是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二是产业链整体水平低,系统创新能力差;三是创新链条不完善,材料生产与应用衔接不紧密。

“受整个钢铁产业链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影响,先进钢铁材料不一定能够在国内转化为先进产品。”辛仁周说道。

特钢发展应重点关注4个方面

关于“十四五”期间特钢行业发展,辛仁周表示,支持其发展应特别关注4个方面。

首先,要把特钢发展真正列入国家重要规划。他说道,目前,国家、地方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各行业各领域的发展规划,应尽快把特钢产业发展列入新型举国创新体制、钢铁产业“十四五”规划、新材料产业“十四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中去。

其次,要强化基础研究。他指出,要对目前的基础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估,在国家层面针对基础研究进行战略性布局,对材料体系建设、服役评价等给予系统性支持;要强化钢铁材料基础研究和前沿性、共性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由于基础研究和共性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按照现有的管理体制,应当从职能定位、绩效考核、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对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重构优化,使其功能回归本源。”他特别强调。

再次,要注重全流程全产业链强化管理和协同创新。他指出,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涉及全流程多工序多环节,需要全流程一体化解决问题。一是要利用国家新材料示范应用平台建设,与用户共同基于应用需求开展创新工作,完善评价考核方法和指标,消除用户使用顾虑。二是利用好已有市场,加强对钢材服役数据的积累和分析,相关问题和经验及时反馈到产品研发中,提升产品水平。三是要在做好钢铁制造过程的同时,更加注重需求侧的使役、服役性能要求,倒逼钢铁材料制造过程的成分设计、工艺方法、装备手段创新升级。

最后,要为已研发成功且通过认证的产品量产和推广使用创造条件。一是要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促进国内产品的推广应用。二是要依靠已有的新材料首批次保险、重大装备首台套保险政策,为关键材料和零部件投保,通过市场手段增强用户信心。他特别指出,在市场失灵情况下,政府要通过组织协调等手段实施行政干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