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动态  >> 资讯详情

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挫,短期内复苏障碍重重

来源:建钢网     所属类别:网站动态     发布时间:2022/1/26 8:55:3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5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至4.4%。IMF指出,新冠疫情延续、通货膨胀率高企以及全球范围内货币政策料趋紧等多重下行风险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2021年,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供应链中断,阻碍全球制造业从疫情导致的低迷中复苏。尤其是欧洲和美国制造业更加脆弱。尽管去年11月全球经济出现好转迹象,包括国际贸易回升、服务业活动和工业生产数据回暖,但也仅仅是抵消了早些时候的下降幅度。

IMF认为,由于高传染性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广泛传播导致全球各经济体重新出台限制人员流动措施、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和供应链中断引发通货膨胀水平超出预期且波及范围更广,2022年全球经济状况与此前预期相比更加脆弱。

根据IMF的预测,2022年发达经济体将增长3.9%,较此前预测下调0.6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增长4.8%,下调0.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将增长4%,欧元区经济将增长3.9%。同时,IMF预计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将分别增长4.8%和5.2%。

IMF指出,对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期未考虑至今尚未在美国国会通过的“重建更好未来”一揽子财政支出计划。但鉴于美联储将较预期提前撤出超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供应链持续中断对美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IMF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调了1.2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长期供应限制和疫情导致的经济混乱,以及2021年底实施的旅行限制预计将在今年初拖累欧元区经济增长,今年该地区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0.4个百分点。其中,由于经济受到供应链中断冲击,德国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0.8个百分点至3.8%。

不过,基于经济增长拖累因素将于2022年下半年逐渐消失的假设,IMF上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0.2个百分点至3.8%。IMF预计,届时新冠疫苗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普及、治疗新冠药物将更加有效,疫情对各经济体的负面结果或降至较低水平。同时,随着供需失衡减弱和各主要经济体作出货币政策回应,通胀预期或逐渐下降。

IMF同时强调,对明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的上调不足以弥补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造成的损失。今明两年全球经济累计增长率较此前预期仍低了0.3个百分点。

IMF认为,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负面风险增加,今年将主要面临三重增长风险。

其一,疫情继续拖累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新冠疫情已进入第三年。由于奥密克戎毒株迅速传播,很多经济体重新采取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劳动力供给短缺现象加剧,供应链中断导致的供给紊乱继续拖累经济活动,并导致通胀上升。

不过,相较于德尔塔毒株,感染奥密克戎毒株而出现的病症相对较轻,料感染病例激增情况有望较快缓解。基于病毒不再进一步变异为高传染性新变种的假设,IMF预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望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消退。

其二,通胀高企继续困扰全球经济。报告内容显示,2021年,在美国,持续的供应链中断、港口堵塞、陆路运输限制以及消费者对商品的高需求也导致价格上涨压力增加。欧洲等地区化石燃料价格几乎翻了一番,能源成本被大幅推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导致通胀持续攀升。而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导致通胀上行。

IMF预计,2022年发达经济体平均物价增长率将达到3.9%,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平均物价增长率更升至5.9%。短期内,全球通胀或继续在高水平徘徊,直至2023年才有望出现回落。

不过,随着有关行业供给状况有望改善、需求将逐渐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且部分经济体可能退出疫情期间出台的非常规政策支持,全球供需失衡状况有望在年内得到缓解,帮助通胀形势得到好转。

其三,在高通胀环境下,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政策料将收紧。在美国,随着物价和工资压力扩大,美联储决定加快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并暗示将在2022年较预期提前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前,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将在今年3月份货币政策会议上首次加息25个基点,年内加息次数或来到三次。欧洲央行此前也宣布,将如期结束为应对疫情实施的紧急资产购买计划。

IMF指出,美联储较预期提前加息预计将导致全球金融环境趋紧,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货币汇率带来压力。更高的利率也将使全球范围内的借贷成本升高,从而导致公共财政紧张。对于外汇债务高企的经济体来说,财政状况趋紧、汇率贬值以及输入性通胀上升等多重因素将为货币和财政政策取舍带来挑战。

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在当天发表的博客文章中呼吁全球各经济体共同努力,确保各地民众能广泛接种疫苗,开展病毒检测并获得治疗方法,以尽快战胜疫情。同时,各经济体应依据自身情况,包括包括经济复苏程度、潜在通胀压力和可用政策空间等,将财政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并根据最新经济数据对政策进行调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